本日議題 (U6): 海潮漲退並非月球引力?
一、單向專業看法 (某些科學家的研究成果或推論)
(1) 潮汐是地球上的海洋表面,受到太陽和月球的潮汐力作用,引起的漲落現象。 (2) 潮汐可能是半日潮(一天有兩次高潮和兩次低潮),或一日潮(每天只有一次循環),在大多數的地區,潮汐都是半日潮。因時差的關係,各地區漲退潮時間有不同。 (3) 農曆每月中時,即新月和滿月(朔望)時,潮汐的潮差會達到最大:稱為大潮。每月初1前後,即上弦月或下弦月時,潮汐的潮差最小:稱為小潮。大小潮的時間間隔大約是7天。
更多請見維基百科
二、另類思維 (大膽假設、小心求證、宗教的科學化)
(1) 上下弦月的時候,潮汐的潮差最小,月中朔望時刻,潮汐的潮差最大。可見月球對潮汐的影響,是每月一二次的大小潮,其時間間隔大約是7天。譬如平時的漲潮幅度是兩公尺,月圓的時候,可能漲到2.2公尺。
(2) 如果月球引力是每天兩次漲退潮的基因,則月球是否應該每天兩次接近地球,兩次遠離地球?譬如臺灣地區的兩次漲潮,大約在中午和半夜,此時是否月球接近臺灣,造成子午時的漲潮?然後再離開?不可能吧?
(3) 宇宙萬物都是活性的,由電子質子夸克等的運動,及金屬的氧化,可印證礦物也有類呼吸現象,即與空氣的交流互動。地球上動植礦物水的呼吸,等同地表的呼吸,猶如人的皮膚也在呼吸,故流汗多時不洗澡難睡。
(4) 地球如同人類一樣是活的,內涵本職能量意識情緒運營等,亦即具有01至9之數性。其生態循環體系是內外同步的,譬如雷雨颱風是地上的能量循環,地震及火山爆發是地下的能量釋放,猶如人類的情緒發洩。
(5) 地球是不斷轉動的生態體系,由外太空來看就像魚卵,於自轉運動時與虛空互應,產生類呼吸現象。亦即地球每24小時呼吸脹縮兩次,是海水每天漲退潮兩次的主因。月球對漲退潮的影響,是月圓月缺之際。
(6) 由海水漲退潮的時間,因各地區時差而有不同,可以印證漲退潮是同步發生的。亦即地球吸氣膨脹時,太平洋大西洋同步漲潮,其差別只在於人類設定的時差。吐氣縮收時,則同步退潮,以上有待科學家研究印證。
註1: (1)至(6)項,由臺灣大同會提供,詳請參考本站之宇宙平衡儀。
註2: 這是放空靜坐下,感應到的宇宙訊息,可說是宗教的科學化。
(贊同請按讚)
(7) 地球是一個生態實體,海洋和地表萬物及大氣層是一體的,彼此凝聚力和職性相同,故人類感覺不到引力和轉動。亦即地球的自轉不影響潮汐,否則海潮豈非全部由西向東拍岸?空氣也應由西向東流動?.........林道中
(8) 月光或陽光照射時,受光面最接近地球,背光面距離最遠,其潮汐的高低理應有不同,實際卻無多大差異。由此可印證,月球或太陽的引力,對潮汐有影響,但沒有想像中的大,故有待科學家研究精算。.........林道中
(9) .....................您有何看法?
*請留姓名或假名,以利知人識人及用人所長。
*歡迎有心人與我們聯絡,加入各類36研討主持團隊。逐步整合人民人類知識能量,共享未來成果。
三、綜合結論 (整合前述思維,成全方位的真實物理)
(1) 前一、二項,討論適當時間後,再做綜合結論。
(2) 結論必須客觀實際,有活性立體數理、華字解碼、及人體和萬象的物理等印證,36角度對照無有誤差,始能稱為真實物理。
(贊同請按讚)
臺灣大同會 105.5.20
|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